教学建设与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学建设与管理 · 正文
福建商学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日期:2023-05-25 信息来源: 点击数:

闽商院委〔2022〕 34号

 

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及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通过探索“福商”人才培养的特色劳动教育模式,为学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建设目标 

通过3年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基本完成“一队伍”“两阵地”“三融合”的建设目标。一是强化建设“一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致力于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及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二是基本建成“两阵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阵地,其中第一课堂阵地要开设一门劳动教育必修课,培育优化一批劳动教育选修课。第二课堂阵地要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第二课堂劳动实践考核机制。三是全面推进“三融合”,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融合、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四、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遵循教育规律,体现劳动育人实效。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体现时代特征,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充分挖掘地方经济、行业企业等可利用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拓宽劳动教育途径,形成协同育人格局,避免“一刀切”。

五、主要任务

(一)推进“第一课堂”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1.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课,计1学分,32学时。内容包括:劳动哲学、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素质等4大模块。通过课程学习,普及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结合各专业特点,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和积极的劳动精神。

牵头单位:教务处

配合单位:通识教育学院

2.优化劳动教育公选课。根据学生对“劳动教育”多样化需求,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积极引进“劳动教育”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同时鼓励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线下劳动教育选修课,培育开设一批劳动教育(包含劳动技能类)课程作为公选课。使学生通过选修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满足学生对提升劳动知识水平和技能的个性化需求。

牵头单位:教务处

配合单位:各二级学院

3.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开展思政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互嵌式教学活动,以课程设计、课堂创新等方式强化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通过“思劳结合”课程、“思政劳动”实践、“劳动思政”提升等模式,让思政课教师能够从劳动实践促进历史发展、思想形成、人类进步的哲学层面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让劳动教育课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总结凝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牵头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配合单位: 通识教育学院

4.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融入劳动教育教学和实践内容,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鼓励和支持各学院以专业实践课为基础,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积极拓展校外渠道,努力遴选打造一批劳动技能实践场所或基地,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让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课、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真正参与各种专业劳动;鼓励和支持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进一步丰富创新劳动实践形式,包括各类专业的跟岗实践、顶岗实践以及动手实践、产品设计等,分类别开展相关劳动实践活动。     

牵头单位:教务处

配合单位:各二级学院

(二)深耕“第二课堂”劳动教育实践教学

落实福建商学院劳动教育实践环节实施方案,优化福建商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开展“中国梦·福商情·劳动美”系列劳动实践教学活动。

1.“中国梦·福商情·劳动美”之卫生行动。各二级学院团委引导学生巩固良好的日常生活劳动习惯,自觉做好宿舍卫生保洁,独立处理个人生活事务;通过实行“划区域分学院包干”的形式组织校园劳动卫生,提高劳动自立自强能力。

牵头单位:校团委

配合单位: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2.“中国梦·福商情·劳动美”之社会实践调研。各二级学院团委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三下乡”“返家乡”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开展服务性劳动,用实际行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牵头单位:校团委

配合单位:学生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3.“中国梦·福商情·劳动美”之“劳动实践月”。每年五月份定为校级“劳动实践月”,各二级学院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安排劳动实践值月,按照“听”劳动教育,强化劳动观念;“练”劳动技能,提升劳动能力;“做”劳动服务,践行劳动精神;“说”劳动感受,分享劳动成果;“学”劳动模范,领悟劳动意义五大模块,结合专业特点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牵头单位:校团委

配合单位:各二级学院

4.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劳动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以“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形式进行记录。建立“第二课堂”平台系统考核机制,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第二课堂劳动实践环节中,获得相应的活动积分。将本科生在校期间需完成“第二课堂成绩单”劳动实践活动积分要求逐步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牵头单位:校团委

配合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三)深入开展劳动教育理论研究

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和创新,开展相关读书论坛、专题讲座等,推进劳动教育学术活动,深化理论研究。通过科研经费划拨、课题立项、课程设置等方式形成政策导向,引导政工干部、思政教师、心理教师、专业教师队伍立足本专业优势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研究。

牵头单位:科研处

配合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劳动教育师资培养,结合培养方案、劳动教育课程和项目建设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选聘优秀教师担任劳动教育课程教师。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牵头单位:人事处

配合单位:教师工作部、各二级学院

(五)健全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

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督导体系,对劳动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常规监测。把劳动教育工作及效果纳入专业评估、二级教学单位管理评估等校内各项评估指标体系。把履行劳动教育工作责任情况纳入各学院工作目标体系,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牵头单位: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配合单位:人事处、各二级学院

(六)营造浓厚劳动文化氛围

以重大时间节点以及每年五月份的“劳动实践月”为契机,组织各级层面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各类宣传平台,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活动。增设劳动包干区指示牌,布置劳动教育宣传标语,设计劳动主题文化墙、挂牌劳动实践基地等,让校园处处体现劳动文化,使劳动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牵头单位:党委宣传部

配合单位: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各二级学院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和分管团委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安全保卫处、团委、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等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其中,教务处和团委是劳动教育工作的主要业务管理部门,协同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各项劳动教育相关工作,其他各相关部门配合。

(二)加大经费投入,推动资源共享。在学校整体预算中逐年加大对劳动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快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建设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源,促进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互动互联,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

(三)抓好责任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落实育人责任。各学院应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措施,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统一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O二二年七月

 

上一条:福建商学院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下一条:福建商学院切实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通讯地址:福州市连江县潘渡乡连潘路2号 邮编:350506

Email:JWC@FJBU.EDU.CN

Copyright@福建商学院  教务处

综合科联系电话:0591-26298325

教改与教材科联系电话:0591-26298337

实践教学科联系电话:0591-26295107

教务管理科联系电话:0591-26299235

招生科联系电话:0591-26290052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